2013年8月6日星期二

【The Key -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大碟】


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大碟

很多人已經分享過的一隻新碟。可以說陳奕迅這隻概念碟的打造走得比較偏。

從大碟的封面看似外國的 Indie Band 的設計,再從「The Key」的概念出發,不難感受這隻碟是有話要說。

整隻碟的幕後班底,只看「思歪江」的名字就知道槍頭向誰。很有心機地揉合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到廣東歌。特別是《主旋律》中對江同志的偉大旋律有所感受。由一種冷靜到爆發的編曲方式,再混入強勁的電音,幾乎到達 Metal 的程度。編曲也編得有話想講。

不過,還是有幾首歌聽幾遍還未有大的感覺。可能要說的話太多太廣,未必能一一概括在一隻大碟當中,是太貪心了。

在歌詞上看,林夕寫的《斯德哥爾摩情人》是一首佳作。在整隻大碟中,他的詞,依然帶著一種詩書氣味。反而又多了一種入世的味道,重新從生活中出發,也帶著一種生活中的氣味,更加貼近我們自身的大時代,可以說,是多了一種在他為麥浚龍寫的作品會感受到的氣味。在《任我行》中的提問,好像重新再向我們的生命敲門,用字也不艱深,淺白易明。好像都有點跟林夕的名字拉不上關係。

反而是全碟最中心,卻又是最吊詭的《斯德哥爾摩情人》這一首就把林夕重新搬出來了。

音樂一來就用簡單的結他和弦樂,到第一次進入副歌,便逐步加入電子結他和一些SFX。有些人覺得這首曲的感覺很像《裙下之臣》。但這首歌要說的不是那種婀娜和嬌艷,而是一樣很嚴重的人性問題。所以略嫌這一首曲的編法不夠爆炸力,也不夠深,聽起來好像只是搔著痕癢處附近的皮膚,還未到肉。

歌詞還是用兩條線的方式寫,而其中一條當然是「情歌」。但今時今日蘊釀動盪的環境下,更容易想到另一個偏鋒。很多人看到(錯)了「共匪」,誤以為就只是講中國共產黨下的人民如何擁有斯德哥爾摩症。其實,在這個社會環境中,我們即使不在中共的政權下,也得上這種斯德哥爾摩症。因為我們都是「同謀」。

同謀



屯門的 V City 開幕,有人說是帶動了本土經濟,跟那年開放「自由行」一樣的「原因」。小市民都紛紛讚好。然後當他們到來了,大掃了奶粉、也不斷購買金器、首飾、名錶,到炒賣樓盤。看看我們周邊的環境,都被珠寶店佔據了,小商店也被一系列國際名店驅逐了。

我們為了所謂「本土經濟」失去了「本土文化」。也不好說「文化」,文化賺不了錢。應該是,連鎖店佔據了我們的生活,我們不得不購買他們的商品。他們要加價就加價,即使相當不合理,也可以加價。到最後蝴蝶效應下,自作自受了更昂貴的生活開支。振興所謂的經濟,只是大商家的經濟,而不是市民的經濟。

「沒有獻出我的臉怎拍響?沒有兩巴掌怎制止痕癢?」
誰是同謀?
我們笑著遞出我們的臉給他們掌摑,這就是我們的病態。

當我們的生活被這些獨霸社會、獨霸市場的傢伙佔領了,我們都只能默默地看著他們作惡。
我們明明知道誰跟誰有利益輸送關係,我們只能繼續跟他「苦海慈航」。
我們明明知道電視台的節目很垃圾,我們在說著很想有新電視台,很想發牌,卻被一齣飛機劇和幾部名貴房車,當上了同謀。
我們很樂意吃著單一電視的垃圾。我們也很樂意地被單一化。

不過,這一隻碟本身也是「同謀」。陳奕迅在 V City 的新碟簽名會,到底是否唱著同一首「主旋律」,然後當上了「同謀」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