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完了一場廣告頒獎禮,獎項都塵埃落定了,廣告界的朋友還是繼續每一個晚上,通宵達旦地扭出新意念。待在家裡,也多看了廣告,發覺,現在的廣告,不只是「講給你知」和「告訴你知」,而是一種滲透。
香港賽馬會、港鐵的廣告,不斷宣傳自己的正面形象,特別惹人注意他們背後努力的工作。的確,賽馬會的資助下,有很多生活困難的市民可以紓解一會兒;港鐵的員工的確很盡心盡力地為市民服務。但這代表甚麼?馬會宣傳叫市民不要參與外圍賭博,會有很多壞的結果,比如說會因為沉迷賭博而妻離子散,然後叫市民要合法博彩。
多想一會吧?會想到更多的。港鐵的員工如何盡心盡力,跟港鐵帶動通漲並無關係對吧?
嬰兒的奶粉廣告,說自己甚麼都得第一,連排隊也得第一,母親大感驚訝。到底排隊第一有甚麼問題呢?是歧視個子較矮小的人嗎?是說個子較矮小,甚麼也得輸給別人嗎?他們給你的答案,在沒有提及下,也顯然是:對,真的會比較下差了。所以我們要買這公司的產品。
賣廣告,不再是「唔駛用劍」/「冇得彈」,變了製造一種意識形態,說得頭頭是道,然後讓你深信他們的話是多麼正確無誤。這是很多的宣傳技巧和策略。這些技巧和策略,在政治的宣傳範疇也見不少。一種又一種的滲透,在我們的生活中,成了影響社會運作的烙印,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中,是陰魂不散的威力。
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
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
2013年6月23日星期日
【逆轉的配樂】
動畫並不只是一套卡通片,更可以看得出導演的功力和心機。庵野秀明導和編的《Evangelion劇場版:Air》中,如何將一切血腥和暴力的打鬥戲,用一首古典味很濃的 Bach Suite No. 3 in D major, BWV 1068, Air 來過渡,就明白他的威力,非比尋常。
導演不只是組織畫面和片段劇情等等,他更要明白如何運用音樂將他想帶出的意境昇華。好歹是一場血腥的戰鬥,又爆頭、又斷手腳,血花四濺,又殘肢橫飛。墊底的音樂,竟然是如此平靜柔和的古典音樂。這一舉真的是造出了極具諷刺性的對比效果,實在是技驚四座。其後的劇情中,說到全世界的靈魂回歸成一體(亦即是全部人類死亡,剩下靈魂),那一曲《Komm Susser Tod》(來吧,甜美的死亡)直教人毛骨悚然。在主角領悟人為甚麼要生存的道理時,畫面突然由動畫轉為真實取景的影片,背後播放的,也是 Bach 的 Cantata BWV 147, "Jesu, Joy of Man's Desiring"。導演的功架和威力,不言而喻。這一種好戲,多看幾遍,那種味道才更深刻。
說回現在很熱門的《進擊之巨人》,那種生存的意義探究,跟庵野秀明可以說是相近的。只是,庵野秀明在後期在經濟上的失敗,令故事的結局推向一個更絕望和悲慘的崖邊。而《進擊之巨人》,就只是暫時的成功。記得頭一集,男主角母親被巨人吞噬的一幕,那種血腥和悲哀,在背後的 Thunder Drum 加上合唱團的音樂,是一種震撼。而後數集,一場殺戮和激烈的結尾,突然片尾曲就是一首由靜到激烈的音樂。忽然想起 Eva 中那首《Fly Me to the Moon》。
只能說,要在影畫上配樂,不是這麼簡單的。恐怖的片段,不一定是襯上一首恐怖的音樂;悲壯的片段,更不好說是一定要來一首小提琴的小調。
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
【半本雜誌的時間】
香港的交通很氣人,地鐵或巴士也是。花時間是最令人苦惱的。在屯門出旺角,候車的時間加上車程,將每天往返的時間加起來,一年應該可以有多數個星期的時間了。
我們就是把生命花在這些無聊的時間裡。科技日新月異,現在我們都用智能電話來把時間填上。不過,以個人的經驗,這些時間,都是發送無聊的訊息,和等候別人回覆一些無聊的訊息。也許有一點點的營養價值,實在也是一種浪費。
或者,我可以試一試,花一點錢,買一本有價值的雜誌,至少,這數個星期的時間,我都可以花得實在一點。可能這些有價值的時間聚起來,比起我去大學聽一個課程來得便宜。
時間是悄悄流走的,在糖果的粉碎中流走,從魔法珠的魔力中流走……我們也許還沒有辦法把它們握在手裡。握著的,卻只有超真實的虛擬。比如說,我又過了第三千六百零七關了。
又或者,就讓時間無聊一下吧。生活,到底也是太認真了。無聊,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。就是我們說的「Hea」。自我增值這回事,可以等待的。
所以雜誌,看一半、信一半好了。
我們就是把生命花在這些無聊的時間裡。科技日新月異,現在我們都用智能電話來把時間填上。不過,以個人的經驗,這些時間,都是發送無聊的訊息,和等候別人回覆一些無聊的訊息。也許有一點點的營養價值,實在也是一種浪費。
或者,我可以試一試,花一點錢,買一本有價值的雜誌,至少,這數個星期的時間,我都可以花得實在一點。可能這些有價值的時間聚起來,比起我去大學聽一個課程來得便宜。
時間是悄悄流走的,在糖果的粉碎中流走,從魔法珠的魔力中流走……我們也許還沒有辦法把它們握在手裡。握著的,卻只有超真實的虛擬。比如說,我又過了第三千六百零七關了。
又或者,就讓時間無聊一下吧。生活,到底也是太認真了。無聊,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。就是我們說的「Hea」。自我增值這回事,可以等待的。
所以雜誌,看一半、信一半好了。
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
【寫意的浪漫】
哪知道,這裡是香港?
喝著一杯咖啡,看著閃閃發亮的海洋啊,我曾經在台灣試過。原來,這種奢侈的寫意、寫意的浪漫在香港也可以感受。
很可惜,我並沒有一杯冰涼的白酒,只有一支冷冰冰的鮮果雪條。坐在陽台,沐浴在和暖的陽光下,一陣海風吹來,帶來一點點鹹的感覺,這更讓我知道,我在海邊享受著。
這間類似咖啡廳的商舖,播著輕鬆的音樂,都是我最愛的,有Emi Fujita、Ono Lisa的音樂,即使在室外或是門口,也能聽得到。下次到來,我更樂意多花幾個錢,來浪漫一下。
坐在這裡,甚麼也不用想,時間就讓它流逝。不用跟別人作甚麼比較,也不用跟別人斤斤計較,就坐在這裡,一直讓海風吹散思想,一直讓陽光溶化身體,或許會變成一首關於靈魂的流行歌,或者是一首後搖滾的冰島音樂。
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
【有甚麼好奇怪的】
不要跟別人一般見識,奇怪的事情,四處也見。特別是人流甚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上,真是盡見奇人異仕。
基本上,住在新市鎮的我,經常用多過一個小時的交通時間。而大部分都因為巴士班次的奇怪,而花在等巴士和坐在巴士上。
那次坐巴士,聽到背後有人在巴士上,發出鑰匙的碰撞聲乒乒乓乓。猜疑的我馬上想:為甚麼在巴士上拿鑰匙呢?有甚麼要打開嗎?哪裡有鎖?
然後正當我想得入神,就聽到背後的人又發出斷斷續續的「啪」聲,那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聲音--修甲。
巴士上修甲的人,我想不只有他一人。在無數次巴士的車程中,都總會聽得到有修甲的聲音。修甲鉗就跟鑰匙綁在一起,每次外出必會攜帶。我就只是不明白,為甚麼他們那麼的自由?真羨慕。
巴士上盡錄人生百態,體現「一樣米養百樣人」的道理。下層的乘客,哪不曾見過有人把腳放在對面座位,然後呼呼進睡的超高境界?見慣不怪了吧?
都市生活帶著都市的毛病,大家都累了,不多加思索了,很多事,可以直直接接了當就直接吧,不能直接,就慢慢來,拖泥帶水也不要緊的,只要不用多思考就好了。面對奇怪的事情,我也開始覺得: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的。
奇怪的人,做著奇怪的事,說著奇怪的話,可能,只是自己不明白而已。有很多人都明白他的。巴士上修甲,有甚麼問題?時間是這樣省下來的。沒人的座位,不用就很浪費了,放雙腿,可以為自己輕鬆一下。轉一個角度,總是有一個可以解釋的說法,也總是有人會掛著明白的牌子來認領一種認同感。總是要覺得,應該是自己的問題,應該是自己不明白吧!
這樣一來,可以讓自己輕鬆一點,看著都市的老毛病,勇敢大呼一句: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的。賣地就賣地,赤化就赤化,極權就極權,坦克就坦克,剝削就剝削,民粹就民粹吧。社會的老毛病,有甚麼大驚小怪!
基本上,住在新市鎮的我,經常用多過一個小時的交通時間。而大部分都因為巴士班次的奇怪,而花在等巴士和坐在巴士上。
那次坐巴士,聽到背後有人在巴士上,發出鑰匙的碰撞聲乒乒乓乓。猜疑的我馬上想:為甚麼在巴士上拿鑰匙呢?有甚麼要打開嗎?哪裡有鎖?
然後正當我想得入神,就聽到背後的人又發出斷斷續續的「啪」聲,那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聲音--修甲。
巴士上修甲的人,我想不只有他一人。在無數次巴士的車程中,都總會聽得到有修甲的聲音。修甲鉗就跟鑰匙綁在一起,每次外出必會攜帶。我就只是不明白,為甚麼他們那麼的自由?真羨慕。
巴士上盡錄人生百態,體現「一樣米養百樣人」的道理。下層的乘客,哪不曾見過有人把腳放在對面座位,然後呼呼進睡的超高境界?見慣不怪了吧?
都市生活帶著都市的毛病,大家都累了,不多加思索了,很多事,可以直直接接了當就直接吧,不能直接,就慢慢來,拖泥帶水也不要緊的,只要不用多思考就好了。面對奇怪的事情,我也開始覺得: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的。
奇怪的人,做著奇怪的事,說著奇怪的話,可能,只是自己不明白而已。有很多人都明白他的。巴士上修甲,有甚麼問題?時間是這樣省下來的。沒人的座位,不用就很浪費了,放雙腿,可以為自己輕鬆一下。轉一個角度,總是有一個可以解釋的說法,也總是有人會掛著明白的牌子來認領一種認同感。總是要覺得,應該是自己的問題,應該是自己不明白吧!
這樣一來,可以讓自己輕鬆一點,看著都市的老毛病,勇敢大呼一句: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的。賣地就賣地,赤化就赤化,極權就極權,坦克就坦克,剝削就剝削,民粹就民粹吧。社會的老毛病,有甚麼大驚小怪!
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
【被圍欄困住的】
晚上歸家,發現屋邨四處也上鎖了。
足球場,乒乓球室,公共操場……新興建的圍欄堵住了路,也困住了很多靈魂。
我城,很多人的家都很狹小,要跟朋友談天、吹水,沒有自己的房間,不能通著電話聊個痛快,也不夠面對面的暢所欲言。長大的青少年心裡總有些要解決的問題,父母不再、也不應是他們的好幫手,這是踏出獨立和成長的一步。可是家裡愈是狹小,他們長大只能往外擠,也許擠到屋宇樓下的公園留連,也許走到關了燈的足球場談天,也許躲在無人的操場喝著酒。
別人說,太烏煙瘴氣,又教壞細路,治安又變差了。
他們的意思是:要用他律來管治人類才是最好的,這是我城的核心價值。治安好,就是律例嚴,就是別人的教導。他們會教導我們要循規蹈矩,讀好點書,找點工作,努努力力,安安份份。我們自己的意識全部都在「成熟時」拋諸腦後,然後年老時的回眸,才看到自己訂立的和錯過的。超我、本我、真我,統統都被「他我」取替,始終活不出別人的眼眶裡。
架起了欄柵,築起了圍牆,我們彼此之間的心靈和靈魂,再多添了一重隔膜。少了碰杯的地方,少了解決的場合,換來的,是所謂的安全。而這些安全,又並不是真的能令大家安全。成長有疑問的青少年,一是抱著問題,往外跑,跑到更暗更看不見的地方去,把問題挖得更深;又或是收起問題,躲在狹小的家中,靜待發芽,和爆發。
不能解放的靈魂,只能四處亂攛,哪裡有洞就鑽到哪裡去。怎麼就不能放開一點,讓靈魂可以自由?太多的束縛,太多「被教導」,太多「他我」,自己,又剩下幾多成?我們不想天下大亂,卻就要循規蹈矩,對所有事都唯唯諾諾,做得妥妥當當,活像機器人。
足球場,乒乓球室,公共操場……新興建的圍欄堵住了路,也困住了很多靈魂。
我城,很多人的家都很狹小,要跟朋友談天、吹水,沒有自己的房間,不能通著電話聊個痛快,也不夠面對面的暢所欲言。長大的青少年心裡總有些要解決的問題,父母不再、也不應是他們的好幫手,這是踏出獨立和成長的一步。可是家裡愈是狹小,他們長大只能往外擠,也許擠到屋宇樓下的公園留連,也許走到關了燈的足球場談天,也許躲在無人的操場喝著酒。
別人說,太烏煙瘴氣,又教壞細路,治安又變差了。
他們的意思是:要用他律來管治人類才是最好的,這是我城的核心價值。治安好,就是律例嚴,就是別人的教導。他們會教導我們要循規蹈矩,讀好點書,找點工作,努努力力,安安份份。我們自己的意識全部都在「成熟時」拋諸腦後,然後年老時的回眸,才看到自己訂立的和錯過的。超我、本我、真我,統統都被「他我」取替,始終活不出別人的眼眶裡。
架起了欄柵,築起了圍牆,我們彼此之間的心靈和靈魂,再多添了一重隔膜。少了碰杯的地方,少了解決的場合,換來的,是所謂的安全。而這些安全,又並不是真的能令大家安全。成長有疑問的青少年,一是抱著問題,往外跑,跑到更暗更看不見的地方去,把問題挖得更深;又或是收起問題,躲在狹小的家中,靜待發芽,和爆發。
不能解放的靈魂,只能四處亂攛,哪裡有洞就鑽到哪裡去。怎麼就不能放開一點,讓靈魂可以自由?太多的束縛,太多「被教導」,太多「他我」,自己,又剩下幾多成?我們不想天下大亂,卻就要循規蹈矩,對所有事都唯唯諾諾,做得妥妥當當,活像機器人。
2013年6月12日星期三
【婚宴上】
紅了一片的地,繡上了俗套的金花紋,看得多總會厭倦。酒家的囍宴席上那雙假雕刻的金龍與金鳳也有點兒異樣,好像就是不同了,可能是它們頂上的紅燈泡燒壞了。
這一個婚宴的場合,擺著有十多圍酒席,人不算多,卻總是鬧哄哄的。「紅」並非這一對新人最想要的顏色,可是酒家的裝潢就是這麼紅,就是不能改。還好,今晚的酒菜還不賴。每席一碟燒乳豬拼盤、一大碗蟹肉雞絲燉排翅、一碟脆皮海鮮卷、雜果仁花枝吊片、碧綠玉環柱脯、鵝掌鮮鮑片、一尾老虎斑、一碟金華玉樹雞。這些都應該令賓客都滿意盡興而回。
這裡雖然一片紅與金的俗氣,可是懸掛的燈卻是萬紅叢中的一點點綠。那些燈飾是舶來貨,產地歐洲,有著名門望族的貴氣。那些水晶的吊飾、配上希臘的石柱雕飾,怎看也像件古董,或許是古時歐洲那些貴族權力與財富的象徵。不過這些燈在這家酒家裡,也開得太光太猛了。似乎,酒家裡甚麼情調也沒有,本來不可暴露的也暴露了。
雙方的家長坐在第一圍與第二圍桌席。兩方的家長臉上卻沒有歡欣的氣息,竟是一臉的黑。兩方家長你眼望我眼,又不能安坐,欲拔足離去似的。任何人看到這個情況,都不禁心想:這對新人鐵定是羅密歐與茱麗葉。
親友已經一早入坐在其他的桌席上了。人真的不多,卻是鬧哄哄。每人交頭接耳,低耳呢喃,說的一定不是替這對新人歡喜的話,而是秘密,和一堆閒話。
「我想不到他們真的結婚了。」「他們還真夠意思。」「我從沒有去過這麼的一個婚宴。」「我一早叫他們不要這樣做了,你看……唉。」「他們總是要堅持下去,就看看他們甚麼結果。」「他們明知道沒有結果,也要結婚。」「他們根本就不應結婚。」「幹甚麼樣啊?這樣子哪兒成?」
親友總是多說話,而四處忙碌的服務員卻總是多聆聽、多作反應。他們站在一旁,聽候點喚時,總是踱著步、打聽著些說話。特別是這個婚宴上,人們這麼的奇怪,更加應該打聽一下,到底這個葫蘆賣的是甚麼藥。聽著聽著,一班服務員也開始笑了。他們的笑,一定不是替新人的幸福而人喜悅的笑,而是掩著嘴的嘲笑。有時笑得咧嘴、有時笑得從鼻孔裡「噗」的噴氣出來。他們笑這對新人,是無容置疑的事。
那邊箱嘲笑與閒語、抑沉與不悅,這一邊箱碰杯狂歡、呼喊盡興。一群男人在這邊,還未上菜便已醉了一半。
至於這一對新人,剛剛休息並換上了另一套新的衣服。兩人一同穿著禮服出場。這邊箱醉一半的狂歡著、那邊箱交頭接耳的譏笑著。雙方家長雖然繼續是板著臉,可是這一對新人的笑容,卻是燦爛的陽光──無限的延伸著。他們沒有想過有這麼的一刻,縱然有人歡喜、有人討厭,可是這麼的一瞬不是容易擁有的。
這套禮服,一樣的款式、不同的剪裁、修身。黑色的外套、白色的繡花邊,還有一對大花卷袖子從裇衫裡翻出來。至於漂亮與否、合適與否,就真的因人而異。還好,大家都看厭了一些紅與金的俗套。如果有黑白的配搭要混進來,也不失一個前衛的婚宴。
這一個婚宴的場合,擺著有十多圍酒席,人不算多,卻總是鬧哄哄的。「紅」並非這一對新人最想要的顏色,可是酒家的裝潢就是這麼紅,就是不能改。還好,今晚的酒菜還不賴。每席一碟燒乳豬拼盤、一大碗蟹肉雞絲燉排翅、一碟脆皮海鮮卷、雜果仁花枝吊片、碧綠玉環柱脯、鵝掌鮮鮑片、一尾老虎斑、一碟金華玉樹雞。這些都應該令賓客都滿意盡興而回。
這裡雖然一片紅與金的俗氣,可是懸掛的燈卻是萬紅叢中的一點點綠。那些燈飾是舶來貨,產地歐洲,有著名門望族的貴氣。那些水晶的吊飾、配上希臘的石柱雕飾,怎看也像件古董,或許是古時歐洲那些貴族權力與財富的象徵。不過這些燈在這家酒家裡,也開得太光太猛了。似乎,酒家裡甚麼情調也沒有,本來不可暴露的也暴露了。
雙方的家長坐在第一圍與第二圍桌席。兩方的家長臉上卻沒有歡欣的氣息,竟是一臉的黑。兩方家長你眼望我眼,又不能安坐,欲拔足離去似的。任何人看到這個情況,都不禁心想:這對新人鐵定是羅密歐與茱麗葉。
親友已經一早入坐在其他的桌席上了。人真的不多,卻是鬧哄哄。每人交頭接耳,低耳呢喃,說的一定不是替這對新人歡喜的話,而是秘密,和一堆閒話。
「我想不到他們真的結婚了。」「他們還真夠意思。」「我從沒有去過這麼的一個婚宴。」「我一早叫他們不要這樣做了,你看……唉。」「他們總是要堅持下去,就看看他們甚麼結果。」「他們明知道沒有結果,也要結婚。」「他們根本就不應結婚。」「幹甚麼樣啊?這樣子哪兒成?」
親友總是多說話,而四處忙碌的服務員卻總是多聆聽、多作反應。他們站在一旁,聽候點喚時,總是踱著步、打聽著些說話。特別是這個婚宴上,人們這麼的奇怪,更加應該打聽一下,到底這個葫蘆賣的是甚麼藥。聽著聽著,一班服務員也開始笑了。他們的笑,一定不是替新人的幸福而人喜悅的笑,而是掩著嘴的嘲笑。有時笑得咧嘴、有時笑得從鼻孔裡「噗」的噴氣出來。他們笑這對新人,是無容置疑的事。
那邊箱嘲笑與閒語、抑沉與不悅,這一邊箱碰杯狂歡、呼喊盡興。一群男人在這邊,還未上菜便已醉了一半。
至於這一對新人,剛剛休息並換上了另一套新的衣服。兩人一同穿著禮服出場。這邊箱醉一半的狂歡著、那邊箱交頭接耳的譏笑著。雙方家長雖然繼續是板著臉,可是這一對新人的笑容,卻是燦爛的陽光──無限的延伸著。他們沒有想過有這麼的一刻,縱然有人歡喜、有人討厭,可是這麼的一瞬不是容易擁有的。
這套禮服,一樣的款式、不同的剪裁、修身。黑色的外套、白色的繡花邊,還有一對大花卷袖子從裇衫裡翻出來。至於漂亮與否、合適與否,就真的因人而異。還好,大家都看厭了一些紅與金的俗套。如果有黑白的配搭要混進來,也不失一個前衛的婚宴。
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
【地下鐵】
深居於地底的地下鐵,穿梭往來,載著人們走又來。它感受不到旭日初昇時破曉的震撼;它感受不到日暮時紅霞的嬌艷與瞬逝;它感受不到夜深人靜時鳴蛩勸織的孤清苦。它只是默默的在黑暗走著。
這個站,人進來了,又走了。有多少張面孔會認得上如此隱藏的地下鐵?
當地下鐵在地底走著時,也許它會夢想著天堂的美麗,也許它能走出這條該死的隧道,也許它能夠不再披上黑暗來保護。但它沒有被允許資格──因為它是在地底行走的地下鐵。
人天生是怎樣的,不曉得,但「人會變、月會圓」,相信「變」就是永恆的象徵。可是地下鐵天生是怎樣,就是怎樣。永恆的真諦,只會應驗在它不變的命運。因為它被社會、被大眾定下來,是地下鐵。
然後一次博物館展覽中,一位小孩興奮的走過去那輛衰老年邁的地下鐵,拍拍那不再動的車身,安慰著它:「你終於離開了。」那輛地下鐵,含著晶瑩的淚,望著那興奮地跑走了的小孩的背影。它不是在為自己的痛苦遭遇而流淚,更不是為自己一生的黑暗而痛哭,而是為那小孩的無知與天真──「真雪白。」它想。
或許沒有人知道那輛地下鐵的故事,因為埋在地底裡,實在埋得太久了。可能要等到它死去後,才知道究竟是怎樣一回事。不過卻很少人如那小孩可以無知、天真地安慰那輛地下鐵。大部分人只是看著這輛地下鐵的腐敗與潰爛,至少他們想看看這輛地下鐵的糜爛如何幽美動人,又且看看它如何用鐵鏽織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。直至它要離開,才表現出惋惜,而且那只是一場已經排練得很整齊的演出。
縱然命運是如何狠狠的定死了,又縱然社會是如何的把它打造出來了,它始終都希望從地下鐵,變成輕便鐵路。縱不至於大搖大擺的走著,也可以在天地間,吸一口淨氣,呼清怨氣,挺直胸膛的走。
抬不起頭看這彩虹色的天的,不僅是它,還有他和她、他和他、她和她。
這個站,人進來了,又走了。有多少張面孔會認得上如此隱藏的地下鐵?
當地下鐵在地底走著時,也許它會夢想著天堂的美麗,也許它能走出這條該死的隧道,也許它能夠不再披上黑暗來保護。但它沒有被允許資格──因為它是在地底行走的地下鐵。
人天生是怎樣的,不曉得,但「人會變、月會圓」,相信「變」就是永恆的象徵。可是地下鐵天生是怎樣,就是怎樣。永恆的真諦,只會應驗在它不變的命運。因為它被社會、被大眾定下來,是地下鐵。
然後一次博物館展覽中,一位小孩興奮的走過去那輛衰老年邁的地下鐵,拍拍那不再動的車身,安慰著它:「你終於離開了。」那輛地下鐵,含著晶瑩的淚,望著那興奮地跑走了的小孩的背影。它不是在為自己的痛苦遭遇而流淚,更不是為自己一生的黑暗而痛哭,而是為那小孩的無知與天真──「真雪白。」它想。
或許沒有人知道那輛地下鐵的故事,因為埋在地底裡,實在埋得太久了。可能要等到它死去後,才知道究竟是怎樣一回事。不過卻很少人如那小孩可以無知、天真地安慰那輛地下鐵。大部分人只是看著這輛地下鐵的腐敗與潰爛,至少他們想看看這輛地下鐵的糜爛如何幽美動人,又且看看它如何用鐵鏽織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。直至它要離開,才表現出惋惜,而且那只是一場已經排練得很整齊的演出。
縱然命運是如何狠狠的定死了,又縱然社會是如何的把它打造出來了,它始終都希望從地下鐵,變成輕便鐵路。縱不至於大搖大擺的走著,也可以在天地間,吸一口淨氣,呼清怨氣,挺直胸膛的走。
抬不起頭看這彩虹色的天的,不僅是它,還有他和她、他和他、她和她。
-- 2010-02-28
2013年6月7日星期五
【制服】
其實我們不怕單一化,更不怕被同化。我們都是自願的。
對吧?
從觀察生活可以看出文化,是說得沒錯的。打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,還有性,便知道一個地方的人是怎樣生活的。
我們,承傳了被統治的性格。我們其實都甘願被指示,因為這樣的安全感較大,也不用負責更多,因為我們從小都害怕犯錯。有些人說,這是奴性;有些人說,這是權威性人格。
我們,都為了生活而忘記去生活。
不論在空間上,還是時間上,我們都像不被允許做愛——我們因此都缺乏性。
午餐只有一個小時,早餐因為昨晚的加班而忽略,晚餐也是——我們因此都不懂吃。
港人港地賣到天價,自己的地方沒有能力購買——我們因此都缺乏住。
巴士經常脫班仍要加價,地鐵沒有虧損更會加價,買車也供養不起——我們因此都缺乏行。
至於還有選擇的「衣」,我們都自願放棄選擇,舉手向歧視自己種族的牌子投降。
從小就習慣穿著一式一樣的制服,長大後走在街上也不怕跟陌生「撞衫」,穿著同一件衣服走過橫街窄巷。奇怪地,明明我們都可以選擇更獨立的,更自我的,卻選擇了一種跟隨。當然,選擇跟隨也是個人意願。在個人品味上,跟這麼多陌生人「撞衫」,又沒有共同的背景,這樣穿法不會尷尬麼?
事實告訴我,我們真的不怕如此尷尬。因為這都成為主流的時候,我們都沒有抵抗如此強大的洪流的能力。縱使有些人,明明就是不適合,也會隨著這道洪流而飄泊。
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被告知如何生活。身體要怎樣鍛鍊才叫好看,衣服要穿哪個牌子才叫入流,樣子要怎樣才是美麗。其實,我們有否想過加入自己的個人元素,去將整件事革新一下呢?
避免墜進一個很Kitsch的「潮流」中,就得做一些改變,縱使是很微不足道的改變,也算是心思。
很有趣地,明明我們都討厭被同化的。
2013年6月6日星期四
【四年後的一個星期】
離開宿舍的群體生活,有一個星期了。現在好像,是到了一處地方渡假一樣,時間用得頗奢侈的。
雖然生活沒有比想象中的差,但靈魂依然遊走在九龍塘。
回想那天匆匆離去,因為有事,早在下午就要辭別了,忘記了那些道別的擁抱,只見到有好些淚水。提著大袋、小袋的我,孓然一身,走在喇沙利道的回旋處那頭,這個四年來都是瘋狂地過馬路的那頭,才感觸起來。邊走,邊想著過去的事。那時我才醒覺:對,我再也不會住在裡頭了,今晚工作完了也回不去了,這種生活是一個句號,不會再繼續;熟識的人也不會每天都見到了。邊想,也得邊看馬路,因為路只能繼續走下去了。
新的生活展開了一個星期,但還沒完全適應下來。頭幾天還在忙碌,連東西也未完全收拾好。四年來的物品,東一頭、西一頭,我都忘記放在哪裡了。
照片好多,但沒有水松板可以貼,也沒有自己房間的門可以貼。
寫給我的明信片、心意卡、生日卡好多,但都沒有一個三層移動式抽屜可以收起來。
鬆弛熊好多,但沒有很多地方給自己去擺放,然後自己的床被佔據了三分之二,我睡在三分之一。
電器好多,沒有需要自己熨衣服,也不能扭大音響聽歌寫作。
沒有Print Quota,不能在深夜想起有東西要印的時候,可以走到一樓影印和列印。
現在都早睡了,更加早起了,早起了可以吃早餐,還不到半夜就睏了。
早、午、晚三餐可以有人照顧,衣服有人幫我洗,很多瑣碎的都不用自己負責了,卻很不習慣被服侍。始終,少了自己的選擇。少了選擇洗衣液、柔順劑;更不可以對餸菜有任何怨言。
見的人少了,走在街上,都是陌生的臉孔,只是偶爾碰到以前的中學老師。
喝酒少了,也沒有人陪自己喝,也不能喝得很晚,更不可以在尖沙咀豪爽地坐的士回九龍塘--現在是屯門了,哪來的車費!
很想念那時的生活,獨自一人的空間,卻總有好多人會陪伴自己的生活。
很想念朋友們啊,很想再聚在一起玩。
有時候,還真覺得自己可以摺起來。
總覺得那是一個回不來的靈魂。
雖然現在有了自己的地方去做以前可以做的事,但故事的人物好像少了。住偏遠了,好像有了隔閡,不知道這是心理,還是真的有隔閡。以前對自己、對朋友說:不會的,香港不大,要碰面總會碰面的。可是,現在要碰面,就要特別約出來碰一下。那種隨意的,不經意的感覺,即興的感覺,都沒有了。
雖然生活沒有比想象中的差,但靈魂依然遊走在九龍塘。
回想那天匆匆離去,因為有事,早在下午就要辭別了,忘記了那些道別的擁抱,只見到有好些淚水。提著大袋、小袋的我,孓然一身,走在喇沙利道的回旋處那頭,這個四年來都是瘋狂地過馬路的那頭,才感觸起來。邊走,邊想著過去的事。那時我才醒覺:對,我再也不會住在裡頭了,今晚工作完了也回不去了,這種生活是一個句號,不會再繼續;熟識的人也不會每天都見到了。邊想,也得邊看馬路,因為路只能繼續走下去了。
新的生活展開了一個星期,但還沒完全適應下來。頭幾天還在忙碌,連東西也未完全收拾好。四年來的物品,東一頭、西一頭,我都忘記放在哪裡了。
照片好多,但沒有水松板可以貼,也沒有自己房間的門可以貼。
寫給我的明信片、心意卡、生日卡好多,但都沒有一個三層移動式抽屜可以收起來。
鬆弛熊好多,但沒有很多地方給自己去擺放,然後自己的床被佔據了三分之二,我睡在三分之一。
電器好多,沒有需要自己熨衣服,也不能扭大音響聽歌寫作。
沒有Print Quota,不能在深夜想起有東西要印的時候,可以走到一樓影印和列印。
現在都早睡了,更加早起了,早起了可以吃早餐,還不到半夜就睏了。
早、午、晚三餐可以有人照顧,衣服有人幫我洗,很多瑣碎的都不用自己負責了,卻很不習慣被服侍。始終,少了自己的選擇。少了選擇洗衣液、柔順劑;更不可以對餸菜有任何怨言。
見的人少了,走在街上,都是陌生的臉孔,只是偶爾碰到以前的中學老師。
喝酒少了,也沒有人陪自己喝,也不能喝得很晚,更不可以在尖沙咀豪爽地坐的士回九龍塘--現在是屯門了,哪來的車費!
很想念那時的生活,獨自一人的空間,卻總有好多人會陪伴自己的生活。
很想念朋友們啊,很想再聚在一起玩。
有時候,還真覺得自己可以摺起來。
總覺得那是一個回不來的靈魂。
雖然現在有了自己的地方去做以前可以做的事,但故事的人物好像少了。住偏遠了,好像有了隔閡,不知道這是心理,還是真的有隔閡。以前對自己、對朋友說:不會的,香港不大,要碰面總會碰面的。可是,現在要碰面,就要特別約出來碰一下。那種隨意的,不經意的感覺,即興的感覺,都沒有了。
『夜深 忽然想起 那年 年輕的我和你
多少 日子過去 我們 都捲入人海裡
還能不能再相遇……』
還能不能再相遇……』
--《想念》詞:施人誠
2013年6月5日星期三
【雙喜】
這年年初,床上一對纏綿摟抱的夫婦。丈夫正摸著黑靠近妻子的耳邊。
「老婆,不如我們生一個,你說……」
「不好吧,」妻子還未聽完,就已經有定案了。「我們還未有能力去照顧。」
「一個而已,我們可以把他照顧得好好的。」丈夫卻摸不著妻子的意思。
「不。」妻子是早就決定了。「不要。」
在日本色情片給男性的錯誤印象中,女性說「不要」是被錯配成「其實想要」。不過,如果我們都在場,聽到妻子斷然的語氣,就知道她真的不想要。
丈夫雖然無可奈可,但他卻死纏著,像他們現在的纏身。「好吧,不然,我將自己的家用全放在孩子上,不出去看球賽了,就待在家裡,好嗎?」
這根本是開了一個瘋狂勁減的價錢連同買一送二的優惠。
「不。」這位女性並不受減價和優惠所動搖。
「好吧,就一個,一個孩子就好了。」
妻子推開了丈夫,雙人床的中間似建了一道空氣牆。
「我不想孩子的出世,是因為你的母親。」
「誰說的?」丈夫剛才吃了一記推心掌,現在再吃了一驚。「我想有個孩子,難度不可以嗎?」
翌年年底,老太太坐著輪椅,被護士推到陽光燦爛的地方,那裡孩子的笑聲特別響亮。
夫婦二人穿著厚棉衣,妻子懷中抱著一個,被衣物裹得緊緊的幼嬰,走在陽光燦爛的草地上。
「媽,精神好了好多!」丈夫笑著說。
妻子在旁,只看著懷中的幼嬰逗著笑。
老太太也笑了,跟陽光一樣燦爛。
「老婆,不如我們生一個,你說……」
「不好吧,」妻子還未聽完,就已經有定案了。「我們還未有能力去照顧。」
「一個而已,我們可以把他照顧得好好的。」丈夫卻摸不著妻子的意思。
「不。」妻子是早就決定了。「不要。」
在日本色情片給男性的錯誤印象中,女性說「不要」是被錯配成「其實想要」。不過,如果我們都在場,聽到妻子斷然的語氣,就知道她真的不想要。
丈夫雖然無可奈可,但他卻死纏著,像他們現在的纏身。「好吧,不然,我將自己的家用全放在孩子上,不出去看球賽了,就待在家裡,好嗎?」
這根本是開了一個瘋狂勁減的價錢連同買一送二的優惠。
「不。」這位女性並不受減價和優惠所動搖。
「好吧,就一個,一個孩子就好了。」
妻子推開了丈夫,雙人床的中間似建了一道空氣牆。
「我不想孩子的出世,是因為你的母親。」
「誰說的?」丈夫剛才吃了一記推心掌,現在再吃了一驚。「我想有個孩子,難度不可以嗎?」
-*-*-*-*-*-*-
翌年年底,老太太坐著輪椅,被護士推到陽光燦爛的地方,那裡孩子的笑聲特別響亮。
夫婦二人穿著厚棉衣,妻子懷中抱著一個,被衣物裹得緊緊的幼嬰,走在陽光燦爛的草地上。
「媽,精神好了好多!」丈夫笑著說。
妻子在旁,只看著懷中的幼嬰逗著笑。
老太太也笑了,跟陽光一樣燦爛。
2013年6月4日星期二
【他們墓碑上的文字】
那些字,有人稱它們作墓誌銘。
不論有幾多頌讚的文字,有多少豐高的德行,有如何大的功勞,都只是用文字把它們記錄下。儘管是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,也需要用文字來解釋。沒有了文字,它們到底只是一件文物,一件不知從何而來,發生過甚麼事,跟甚麼人有關係的文字。文字,可以作出傳承。
不過有一些人,他們死去了,可是他們並沒有被文字記錄下而傳承他們的歷史。
他們可能跟我們並沒有關係,我們不會認識他們,他們也更不會認識我們。我們只是從電視上、報章上、電台中,聽過他們的消息。我們認識的,只是「他們」,不是有名字的人。
我們根本不能認識到他們。
他們就從我們這個社會、這個國家、這個世界,如此轟動,又如此靜悄悄地離去。他們沒有留下名字,沒有留下歷史,他們的死忙,只變成了不斷增加的數字……
他們就是如此轟動,卻如此靜悄悄地離開。人的一生,他們活過了多少生命、做過了多少次自己?對於我們來說,他們是無名氏。他們的死或許跟我們沒有關係。死難者名單中,也許有些人的名字是不詳的。
但是,這樣子就離去了,就好像從來沒有這一個人,我們不會感到可悲嗎?
2013年6月4日,吉林的工廠有過百人死去。
他們的墓碑上,也許不知還有多少個廿四年,不能寫上死難日期的「64」二字……
不論有幾多頌讚的文字,有多少豐高的德行,有如何大的功勞,都只是用文字把它們記錄下。儘管是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,也需要用文字來解釋。沒有了文字,它們到底只是一件文物,一件不知從何而來,發生過甚麼事,跟甚麼人有關係的文字。文字,可以作出傳承。
不過有一些人,他們死去了,可是他們並沒有被文字記錄下而傳承他們的歷史。
他們可能跟我們並沒有關係,我們不會認識他們,他們也更不會認識我們。我們只是從電視上、報章上、電台中,聽過他們的消息。我們認識的,只是「他們」,不是有名字的人。
我們根本不能認識到他們。
他們就從我們這個社會、這個國家、這個世界,如此轟動,又如此靜悄悄地離去。他們沒有留下名字,沒有留下歷史,他們的死忙,只變成了不斷增加的數字……
他們就是如此轟動,卻如此靜悄悄地離開。人的一生,他們活過了多少生命、做過了多少次自己?對於我們來說,他們是無名氏。他們的死或許跟我們沒有關係。死難者名單中,也許有些人的名字是不詳的。
但是,這樣子就離去了,就好像從來沒有這一個人,我們不會感到可悲嗎?
2013年6月4日,吉林的工廠有過百人死去。
他們的墓碑上,也許不知還有多少個廿四年,不能寫上死難日期的「64」二字……
願他們得到安息。
2013年6月3日星期一
【忘記多好】
我們曾經都覺得自己快要死去了,然而,事實證明我們還活著。
這種瀕死的感覺到底從何而來呢?也許,我們都很討厭自己,恨不得自己早點死去,卻又不知道完結了現在的生命,到底會到哪裡去。
其實我們都很迷惑。
因為這一生發生過的事太多,我們很難去捉緊它們。可能已經發生過,我們又忘記了,接著又將事件重新上演一遍,像電影《Memento》一樣。或許我們得學一學戲中主角,為了找出凶手,便將發生過的事寫在自己的身上。 不過,事實到底是怎樣一回事?事實又要底重不重要,那就因人而異。因為有些人喜歡製造事實,有些人則喜歡跟隨事實。
或者,其實我們都很善忘。
一年前許下的承諾,或者不夠一個星期就已經忘記了,又怎能夠維持到一年呢?我們都是奇怪的人,把自己說過的話,做過的事都忘記了。其實忘記,才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。
把事情都忘記得一乾二淨,甚麼都可以重新開始,甚麼都可以重新踏出,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,每一天完結時就真的把所有事件都劃上句號,毫不拖泥帶水。
忘記多好。
讓我們都忘記錯事,也順便把對的事忘記吧。我們都活在一個善忘的制度裡。
然後當我們又再次泛起一種感覺,覺得自己就快要死去的感覺,那時候,我們也不知道為甚麼要死了。
好像沒有帶甚麼到人世,沒有帶甚麼離開人世。但其實統統都錯。事實改變了就是改變了,不能回首的改變。
這種瀕死的感覺到底從何而來呢?也許,我們都很討厭自己,恨不得自己早點死去,卻又不知道完結了現在的生命,到底會到哪裡去。
其實我們都很迷惑。
因為這一生發生過的事太多,我們很難去捉緊它們。可能已經發生過,我們又忘記了,接著又將事件重新上演一遍,像電影《Memento》一樣。或許我們得學一學戲中主角,為了找出凶手,便將發生過的事寫在自己的身上。 不過,事實到底是怎樣一回事?事實又要底重不重要,那就因人而異。因為有些人喜歡製造事實,有些人則喜歡跟隨事實。
或者,其實我們都很善忘。
一年前許下的承諾,或者不夠一個星期就已經忘記了,又怎能夠維持到一年呢?我們都是奇怪的人,把自己說過的話,做過的事都忘記了。其實忘記,才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。
把事情都忘記得一乾二淨,甚麼都可以重新開始,甚麼都可以重新踏出,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,每一天完結時就真的把所有事件都劃上句號,毫不拖泥帶水。
忘記多好。
讓我們都忘記錯事,也順便把對的事忘記吧。我們都活在一個善忘的制度裡。
然後當我們又再次泛起一種感覺,覺得自己就快要死去的感覺,那時候,我們也不知道為甚麼要死了。
好像沒有帶甚麼到人世,沒有帶甚麼離開人世。但其實統統都錯。事實改變了就是改變了,不能回首的改變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